第20章(2 / 4)
她离开后,起初我们还会有书信来往,每个月两封,信里她诉说着生活的无奈,诉说着对于未来的恐慌。四个月后,我的情况转好,不需要继续住院了,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从西京回了家乡山河镇。父母把我安排在当地的一家超市里当保安,那之后我就没在收到过马文文的来信了。
我几乎要忘记这个女孩了,然而就在一年后,她又来了封信。那天中午休息时,我接到了华慈精神病院的电话,对方声称有封我的信寄到了他们那,已经帮我转寄了过来。次日信便到了我手里,整整七页纸,里面非常详细地述了马文文出院后的生活,我像是在读一则恐怖小说读完了信,倒吸口凉气。
马文文的最后一封信,结尾写道: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封信,也不知道我们的相识是真实发生的,还是仅仅是我的幻觉,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经走了,离开这个世界回到白色的房间里去。希望在那里还能够见到你。
2
收到信的那晚辗转反侧,只要闭上眼睛就会浮现出马文文的容貌,直熬到天亮,我买了车票坐上开往陵镇的长途客车。
陵镇不是个虚构的镇,它是真实存在的。
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马文文家,然而却大门紧锁,后来通过邻居才了解到,马文文几天前在家中自杀,如今已被送去了谷溪市中心医院救治。因为没了去市里的客车,我在陵镇住了一晚。
第二天大清早,我来到谷溪市中心医院,见到了昏迷中的马文文,当时她的那张脸颧骨凸出双眼凹陷,瘦得已经变了模样,跟我认识的马文文简直判若两人。有位头发花白,自称姓周的医生介绍说:“她被送过来时失血过多,现在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很可能永远都不会醒来了。不过这件事也不是绝对的,你陪在她身边多说说话,还是有千分之一的希望能够把她拉回来。”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又觉得有必要做些事,想来想去最后在楼下超市里买来本子和圆珠笔,开始写我最擅长的小说,一部以马文文的人生为背景的小说。那段时间我住在离医院很近的小旅馆里,每天晚上都会写几页,白天时拿去读给马文文听,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终于见了成效。
经常躺在病床上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通,肌肉也容易萎缩,所以我除了写稿念稿外,时不时还会替马文文按摩,偶尔会抱她去按摩椅上。有次她躺在按摩椅上,眼皮跳动了几下,紧接着眼珠开始转动,来来回回转动,看见这样的状况我激动坏了,一把抓住她的手不肯松开。我把这种情况讲给医生,医生说我的努力有了成果,马文文有很大机会醒来,这让我更有了动力,开始卖力地写稿,卖力地读给她听。当时我并没有察觉到,现实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最开始让我隐隐察觉不对劲儿,是在“第二条线索”快写完的时候,我把兜里的钱全部垫付了医药费,却不够,还差很多。医生正联合警方试图联系到马文文的母亲,过了快半个月也没有任何消息。
那天正一筹莫展,在城市间闲逛,偶然间看见了马文文信中多次提到过的新时尚歌厅,忽然想起了信中提到的李根,想起了李根做的那些缺德事,顿时感觉怒火难压,琢磨揍一顿这个叫李根的为马文文出口气也好。这样想着,我走进歌厅,找到吧台,问里面的女收银员:“我是李根的朋友,最近他有来吗?”
女收银员摇了摇头说:“没听过这人,你去问问值班经理吧。”
奇怪的是,马文文最后那封信上说,李根经常会来到新时尚,和很多店员都熟络,可我问了值班经理,又挨个问了服务员,所有人都表示没听过这个名字。原本心里莫名其妙出现的怒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疑惑,难道谷溪市还有另外的歌厅,名字也叫新时尚?出来后有些不死心,于是随便拦下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后对司机说:“去新时尚歌厅。”司机伸头朝窗外看了眼,表情有点儿茫然。我解释道:“不是这个新时尚,是去另外那个新时尚。”司机却说:“整个谷溪市就这一家叫新时尚。”
我灰溜溜地下车,回到小旅馆越来越觉得不太对劲儿,再拿出马文文的最后一封信来看,心里有了个猜测,会不会马文文写这封信时并不是清醒的状态?毕竟当时已经连续吃了几天药片,就算正常人也会变得不正常,所以信里的内容是虚构出来的,根本没什么李根,她的父亲也没有死亡……
↑返回顶部↑
我几乎要忘记这个女孩了,然而就在一年后,她又来了封信。那天中午休息时,我接到了华慈精神病院的电话,对方声称有封我的信寄到了他们那,已经帮我转寄了过来。次日信便到了我手里,整整七页纸,里面非常详细地述了马文文出院后的生活,我像是在读一则恐怖小说读完了信,倒吸口凉气。
马文文的最后一封信,结尾写道: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封信,也不知道我们的相识是真实发生的,还是仅仅是我的幻觉,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经走了,离开这个世界回到白色的房间里去。希望在那里还能够见到你。
2
收到信的那晚辗转反侧,只要闭上眼睛就会浮现出马文文的容貌,直熬到天亮,我买了车票坐上开往陵镇的长途客车。
陵镇不是个虚构的镇,它是真实存在的。
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马文文家,然而却大门紧锁,后来通过邻居才了解到,马文文几天前在家中自杀,如今已被送去了谷溪市中心医院救治。因为没了去市里的客车,我在陵镇住了一晚。
第二天大清早,我来到谷溪市中心医院,见到了昏迷中的马文文,当时她的那张脸颧骨凸出双眼凹陷,瘦得已经变了模样,跟我认识的马文文简直判若两人。有位头发花白,自称姓周的医生介绍说:“她被送过来时失血过多,现在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很可能永远都不会醒来了。不过这件事也不是绝对的,你陪在她身边多说说话,还是有千分之一的希望能够把她拉回来。”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又觉得有必要做些事,想来想去最后在楼下超市里买来本子和圆珠笔,开始写我最擅长的小说,一部以马文文的人生为背景的小说。那段时间我住在离医院很近的小旅馆里,每天晚上都会写几页,白天时拿去读给马文文听,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终于见了成效。
经常躺在病床上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通,肌肉也容易萎缩,所以我除了写稿念稿外,时不时还会替马文文按摩,偶尔会抱她去按摩椅上。有次她躺在按摩椅上,眼皮跳动了几下,紧接着眼珠开始转动,来来回回转动,看见这样的状况我激动坏了,一把抓住她的手不肯松开。我把这种情况讲给医生,医生说我的努力有了成果,马文文有很大机会醒来,这让我更有了动力,开始卖力地写稿,卖力地读给她听。当时我并没有察觉到,现实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最开始让我隐隐察觉不对劲儿,是在“第二条线索”快写完的时候,我把兜里的钱全部垫付了医药费,却不够,还差很多。医生正联合警方试图联系到马文文的母亲,过了快半个月也没有任何消息。
那天正一筹莫展,在城市间闲逛,偶然间看见了马文文信中多次提到过的新时尚歌厅,忽然想起了信中提到的李根,想起了李根做的那些缺德事,顿时感觉怒火难压,琢磨揍一顿这个叫李根的为马文文出口气也好。这样想着,我走进歌厅,找到吧台,问里面的女收银员:“我是李根的朋友,最近他有来吗?”
女收银员摇了摇头说:“没听过这人,你去问问值班经理吧。”
奇怪的是,马文文最后那封信上说,李根经常会来到新时尚,和很多店员都熟络,可我问了值班经理,又挨个问了服务员,所有人都表示没听过这个名字。原本心里莫名其妙出现的怒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疑惑,难道谷溪市还有另外的歌厅,名字也叫新时尚?出来后有些不死心,于是随便拦下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后对司机说:“去新时尚歌厅。”司机伸头朝窗外看了眼,表情有点儿茫然。我解释道:“不是这个新时尚,是去另外那个新时尚。”司机却说:“整个谷溪市就这一家叫新时尚。”
我灰溜溜地下车,回到小旅馆越来越觉得不太对劲儿,再拿出马文文的最后一封信来看,心里有了个猜测,会不会马文文写这封信时并不是清醒的状态?毕竟当时已经连续吃了几天药片,就算正常人也会变得不正常,所以信里的内容是虚构出来的,根本没什么李根,她的父亲也没有死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