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1)
这天下午,她陷入短暂的晕厥中。她听见父亲在堂屋干木工活。刨子在伸舌头,墨斗在跳舞,直尺在做广播体操,凿子很生气。斧头劈进木头时,她能感到身上疼。她慢慢腾起,穿过墙,浮在房梁上,看着父亲。父亲正推着刨子,胡子拉碴,双眼通红,一夜间苍老了许多;旁边一具白色的小棺木已快完工。白鹭从窗户飞入,要载她走。她有些不舍。白鹭盘旋几周,振翅远去。她还清晰地听见泡桐掉落地面的声音。一朵、两朵……她重新睁开眼,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到掌灯时分了。外面的灯光从门缝透射进来。院里的老黑狗焦躁地狂吠着,似乎有生人要来。杂乱无章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里面似乎能听见熟悉的笑语。他们走近院子的时候,老黑狗挨了父亲一脚踢,哀叫一声躲远了。她听见了张弛老师的声音、同学们的声音……这些声音让她感到难堪。
门开了,更多的光漏了进来。她看清了张弛老师的脸庞。他正在向她父亲解释:“这些娃娃,非得跟来……”一张张生动的脸围着她。她从他们的眼神里分别领略出了怜惜、恐惧和茫然。
“黄秋,”张弛老师凝视着她,眼镜背后闪过一道澄澈的光来,“你安心养病,我还等着你的作文呢。”说完,他用力抓了抓她的手。紧接着,那些平日里很少说话的男女同学也跟着张弛老师依葫芦画瓢地说起来。他们学大人说话的腔调有些滑稽。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疲惫地眨了眨眼。要是他们都不在场,她也许会和张弛老师悄悄说句什么。说什么好呢?她想应该告诉他,泡桐是蓝色的,白鹭也是蓝色的,连她的脑膜炎也是蓝色的。
2
进黄秋家的时候,张弛老师看见院墙角里的那堆泡桐花骸。白色的花朵在春夜熠熠生光。那一刻,他感到内心有什么东西在流淌。木匠赶走狗,递上烟,和他简单寒暄了几句。他问了问黄秋的情况,木匠眼里的光抖了抖,余光瞥向堂屋的一角。堂屋里摆着一具简易的白色小棺木。尚未上漆。这边规矩,给夭折的不需上漆。张弛老师走近看了眼,心里凛然一震。小棺木里摆放着黄秋的课本、文具和她的衣裳。“还有别的办法吗?”他心有不甘地问了木匠一句。“张老师,我连买种子的钱都给她治病了。我没什么亏欠她的了。”木匠受了伤一样,发出剧烈的咳嗽声。
回去的时候,张弛老师一路沉默着。他将木匠散的香烟从耳朵上摘下来点燃,深吸一口。烟头嗞的一声,烫亮了黑夜。薄暮的沉寂偶尔被几声稚嫩的声音打破,有人叫嚷后面的人踩到他脚后跟了,跑来告状。连日的春雨把小路浸泡得发软。泥淖没入脚面,每一步都走得很艰辛。杂乱的脚步在春夜发出猪啃食时的声响。暮色越来越黏稠了,天际线和平原浓墨重彩地融合在了一起。一路上,他都处在恍惚中。他想起女孩疲惫的眼睛,带着死亡降临时飘雪般的寂静。他不忍心多看,有什么东西悄然浸润了他全身。她似乎想和他说些什么,但已经没了力气。张弛老师感到一件珍贵的东西在心里打碎了。临走前,他握了握她的手。她的小手很凉,像摸一件瓷器。
张弛想起上第一堂作文课的情景。他没有事先表扬,直接拿起她的作文簿念起来。当他念到“我希望弟弟是蓝色的”时,班上哄堂大笑起来。他停顿了会儿,目光往每张生动的脸上梭巡了一遍,然后严肃地说:“不许笑,黄秋同学这篇作文写得好。”所有的脸一下子肃穆下来,目光纷纷投向这个已经面红耳赤的女孩。她将书竖起摊开,整张脸埋没在书背面。这事就像发生在眼前。自那以后,张弛老师偶尔能感觉到投向他背后的目光,羞涩又炽热。他假装没看见,也没再当众夸过她。他问她平时喜欢读书吗,她说喜欢。张弛老师认真看着她,点了点头说:“我来教你。”那天起,他开始单独辅导她的作文课,把自己的书借给她回家读。她很聪颖,一点即通,书也看得很快,不懂的地方便来问他,说几句就能领会意思。那是他在这儿为数不多的一点快乐和希冀。
波光粼粼的水稻田已经插了秧。瘦弱的秧苗尚未扎稳根基,有的已漂起,露出浅褐色的禾蔸。没了根基,秧苗活不下去。再过两个礼拜,就到薅草和追肥的时候。那时秧苗已在陌生的田地扎好根,节节拔高,一片葱郁。暮色更浓了,平原尽头是片朦胧的乳白。蛙声已然响起,在田野连成一片。夜里,蛙取代了人类,它们才是这儿的主人。在师范学院的时候,他也常在这嘈杂又寂静的春夜,和女友小靳一起沿着郊区的河边散步。他穿着她最爱的白板鞋,一起拉手走到很晚才回校园。白色是他二十多年来一直钟爱的颜色。他的衬衣是白色的,袜子是白色的,甚至内裤也是。他喜欢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
毕业时,谁也没料想,他会被分配到这个穷乡僻壤来教书。得知消息的那天,他去找小靳,将结果告诉她。
“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她说。
他把小靳搂进怀里,宽慰她:“你等我,最多两年,我想办法调到城里来。”她的肩膀微微颤抖。她想挣扎,他将她搂得更紧,直到回归平静。
工作后,张弛老师前往省城看过两三回小靳。小靳有了些变化。不再是那个梳着两条辫子像个小孩子的小靳。关系虽还处着,但每一次见面,都是一个些许陌生的小靳出现在他面前。她烫了发,涂着口红,还修了眉,穿红色高跟鞋,他快认不出来了。他还是两年前的那个他,白色、素净。最后一次见,她送了身西服给他:“现在早流行穿这个了。”她让他当面换上。穿上新西装的张弛瞬间像换了个人。她上下赏析了一番,突然紧紧抱着他,伏在他肩上啜泣。他终究还是察觉出了变化。她手上戴的那枚戒指很是耀眼。两人都没再提起工作调动的事,当晚什么事也没发生。 ↑返回顶部↑
门开了,更多的光漏了进来。她看清了张弛老师的脸庞。他正在向她父亲解释:“这些娃娃,非得跟来……”一张张生动的脸围着她。她从他们的眼神里分别领略出了怜惜、恐惧和茫然。
“黄秋,”张弛老师凝视着她,眼镜背后闪过一道澄澈的光来,“你安心养病,我还等着你的作文呢。”说完,他用力抓了抓她的手。紧接着,那些平日里很少说话的男女同学也跟着张弛老师依葫芦画瓢地说起来。他们学大人说话的腔调有些滑稽。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疲惫地眨了眨眼。要是他们都不在场,她也许会和张弛老师悄悄说句什么。说什么好呢?她想应该告诉他,泡桐是蓝色的,白鹭也是蓝色的,连她的脑膜炎也是蓝色的。
2
进黄秋家的时候,张弛老师看见院墙角里的那堆泡桐花骸。白色的花朵在春夜熠熠生光。那一刻,他感到内心有什么东西在流淌。木匠赶走狗,递上烟,和他简单寒暄了几句。他问了问黄秋的情况,木匠眼里的光抖了抖,余光瞥向堂屋的一角。堂屋里摆着一具简易的白色小棺木。尚未上漆。这边规矩,给夭折的不需上漆。张弛老师走近看了眼,心里凛然一震。小棺木里摆放着黄秋的课本、文具和她的衣裳。“还有别的办法吗?”他心有不甘地问了木匠一句。“张老师,我连买种子的钱都给她治病了。我没什么亏欠她的了。”木匠受了伤一样,发出剧烈的咳嗽声。
回去的时候,张弛老师一路沉默着。他将木匠散的香烟从耳朵上摘下来点燃,深吸一口。烟头嗞的一声,烫亮了黑夜。薄暮的沉寂偶尔被几声稚嫩的声音打破,有人叫嚷后面的人踩到他脚后跟了,跑来告状。连日的春雨把小路浸泡得发软。泥淖没入脚面,每一步都走得很艰辛。杂乱的脚步在春夜发出猪啃食时的声响。暮色越来越黏稠了,天际线和平原浓墨重彩地融合在了一起。一路上,他都处在恍惚中。他想起女孩疲惫的眼睛,带着死亡降临时飘雪般的寂静。他不忍心多看,有什么东西悄然浸润了他全身。她似乎想和他说些什么,但已经没了力气。张弛老师感到一件珍贵的东西在心里打碎了。临走前,他握了握她的手。她的小手很凉,像摸一件瓷器。
张弛想起上第一堂作文课的情景。他没有事先表扬,直接拿起她的作文簿念起来。当他念到“我希望弟弟是蓝色的”时,班上哄堂大笑起来。他停顿了会儿,目光往每张生动的脸上梭巡了一遍,然后严肃地说:“不许笑,黄秋同学这篇作文写得好。”所有的脸一下子肃穆下来,目光纷纷投向这个已经面红耳赤的女孩。她将书竖起摊开,整张脸埋没在书背面。这事就像发生在眼前。自那以后,张弛老师偶尔能感觉到投向他背后的目光,羞涩又炽热。他假装没看见,也没再当众夸过她。他问她平时喜欢读书吗,她说喜欢。张弛老师认真看着她,点了点头说:“我来教你。”那天起,他开始单独辅导她的作文课,把自己的书借给她回家读。她很聪颖,一点即通,书也看得很快,不懂的地方便来问他,说几句就能领会意思。那是他在这儿为数不多的一点快乐和希冀。
波光粼粼的水稻田已经插了秧。瘦弱的秧苗尚未扎稳根基,有的已漂起,露出浅褐色的禾蔸。没了根基,秧苗活不下去。再过两个礼拜,就到薅草和追肥的时候。那时秧苗已在陌生的田地扎好根,节节拔高,一片葱郁。暮色更浓了,平原尽头是片朦胧的乳白。蛙声已然响起,在田野连成一片。夜里,蛙取代了人类,它们才是这儿的主人。在师范学院的时候,他也常在这嘈杂又寂静的春夜,和女友小靳一起沿着郊区的河边散步。他穿着她最爱的白板鞋,一起拉手走到很晚才回校园。白色是他二十多年来一直钟爱的颜色。他的衬衣是白色的,袜子是白色的,甚至内裤也是。他喜欢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
毕业时,谁也没料想,他会被分配到这个穷乡僻壤来教书。得知消息的那天,他去找小靳,将结果告诉她。
“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她说。
他把小靳搂进怀里,宽慰她:“你等我,最多两年,我想办法调到城里来。”她的肩膀微微颤抖。她想挣扎,他将她搂得更紧,直到回归平静。
工作后,张弛老师前往省城看过两三回小靳。小靳有了些变化。不再是那个梳着两条辫子像个小孩子的小靳。关系虽还处着,但每一次见面,都是一个些许陌生的小靳出现在他面前。她烫了发,涂着口红,还修了眉,穿红色高跟鞋,他快认不出来了。他还是两年前的那个他,白色、素净。最后一次见,她送了身西服给他:“现在早流行穿这个了。”她让他当面换上。穿上新西装的张弛瞬间像换了个人。她上下赏析了一番,突然紧紧抱着他,伏在他肩上啜泣。他终究还是察觉出了变化。她手上戴的那枚戒指很是耀眼。两人都没再提起工作调动的事,当晚什么事也没发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