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液态的巨物体内,还淹没着数百人的冤魂。人类费尽移山心力,渴望与它建立哪怕最简单的沟通,终至于徒劳。它绝对地藐视生命,在它眼中,承载我的生命之重,无过于微尘之轻。我绝对相信,对于两个凡人的悲剧,它不会做出任何反应的。然而,它的活动,却大有意图——诚然,这只是猜测。

  选择离去,就意味着放弃机会,也许是无穷小的机会,也许根本就是幻影……我一定得在这儿继续生活下去吗?这物,我们一起触摸过;这空气,她呼吸过。以什么名义?希望她归来么?她回不来了,我已无所希冀。然而我仍将活在期待里。既然她走了,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期待了。

  前路上,什么在等着我——成功,嘲笑,抑或磨难?我不知道,可我深信,人类前行的路上,还会有残酷的奇迹出现。作者简介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1921生于波兰,迄今为止已出版科幻小说二十多部,这些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累计发行量达1200万册!莱姆是二十世纪欧洲最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幽默风趣,富于想象与哲理。1983年,美国《费城问讯报》的一位评论家断言:“如果莱姆在本世纪结束时还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只能是因为诺贝尔奖的评委们对科幻怀有偏见。”

  除被两次搬上银幕的《索拉利斯星》之外,莱姆的重要作品还有:《星空归来》、《机器人大师历险记》等。1973年,莱姆荣获波兰“国家文学奖”。

  【注:据悉,著名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于2006年3月27日在他的祖国波兰去世,享年84岁。】

  《索拉利斯星》作者:[波兰]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索拉利斯星的隐喻

  江晓原

  老实说,这是部看不明白的电影。然而,它们又是那么迷人,所以我决定写一篇或许也看不明白的文章。读者要是读了此文不得要领,那就去找波兰小说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Stanislaw Lem)算账——谁让他写出这么奇怪的作品呢?

  1960年,莱姆完成了科幻小说《索拉利斯星》(Solaris),后来被视为科幻小说的经典作品。1972年,前苏联导演塔尔柯夫斯基将小说搬上银幕,同名电影《索拉利斯星》也成了科幻电影的经典作品。影片非常尊重小说原著,在情节上几乎亦步亦趋。2002年史蒂文·索德伯格再次拍摄同名电影。但他宣称,新的《索拉利斯星》将是“《2001太空奥德赛》与《巴黎最后的探戈》的混合物”。

  我第一次看《索拉利斯星》(中文片名译作《飞向太空》,不好),是2002年的美国版。一年后我又看了第二遍。不久我阅读了莱姆小说的中译本,接着看了前苏联版的电影,接着第三次看了美国版的电影。感觉有点像梁启超谈李商隐无题诗:不理解,但只觉其美;看《索拉利斯星》也是不理解,但只觉其迷人。

  就像对诗很难有唯一准确的理解一样,对电影也很难有唯一准确的理解。我觉得索德伯格的《索拉利斯星》至少还是把握了原著中的部分精要,而且将电影拍得相当生动,远比塔尔柯夫斯基的电影更具观赏性。

  未来的某个年代,人类对一颗名叫“索拉利斯”的神秘行星,已经作了大量研究,有一个空间站一直围绕着该行星运行。近来空间站内发生了许多怪事,在站长的强烈要求下,心理学家凯尔文博士来到了空间站。但当他到达时,站长已经自杀,其他成员则言辞闪烁,行为乖张。凯尔文一再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人都吞吞吐吐不肯说。

  入夜,凯尔文博士在空间站中自己的房间里睡觉。他梦见了已经死去多年的妻子芮雅,梦见他们第一次相见、后来相识、相爱的那些美好时光……,忽然,美丽的芮雅真的出现在他的身边,与他同床共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